津商大校发﹝2015﹞73号 关于印发《天津商业大学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11-20

校内各部门:

经2015年第12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将《天津商业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印发。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构筑起“教育、实践、指导、支持、服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平台,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以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系统的理论课程、多层次的模拟实训和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实际,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全方位推动我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天津商业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2015年9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天津商业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按照天津市教委《关于贯彻落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教委〔2015〕24号)要求,进一步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筑“教育、实践、指导、支持、服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思路

(一)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坚持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培养目标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系统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一)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丰富课程、创新教法,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转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整体推进,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变。

(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型创业教育,由单纯面向有创业意愿的部分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四)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技能,使学生不仅能成为现有岗位的就业者,还能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又能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一)成立天津商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部、科技处、社科处、产学研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资产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各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院行政、院党委、团委和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并且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诸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设置创新创业理论课程,训练创新创业技能,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成以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系统的理论课程、多层次的模拟实训和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

图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图

1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校园内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学校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营、社会实践、科技节、创业节、校园商业策划、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和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承担、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2)设立“天商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科学家、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使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3)校园媒体(天商广播台、天津商业大学报、阳光网站、大学生研究与训练网)要在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制作出大批以创新创业为内容的节目和板块,对于政府相关的政策进行解读,组织相关的专家与创业成功者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解答他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增强创业信心,消除疑虑,创造宽松和谐、允许失败和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正确的创新创业文化形成。同时,倡导媒体积极报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依靠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2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学习创新创业知识

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年的经验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开设适合天津商业大学管、经、工、法、文等多学科专业体系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

(1)在全校各专业通开《创业教育》必修课程,确定为2学分、32学时。使100%学生接受创业普及教育,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2)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创造学与案例分析》、《创业实务》、《创业市场调查》、《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财务基础》、《商务与管理沟通技巧》、《商业规则》、《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市场营销概论》、《管理概论》、《电子商务》、《诚信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32学时。

开设创新类课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开发,鼓励学生创造发明。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掌握创业知识。开设商学素养类课程,使学生具备商业意识、了解商业规则、掌握相应的商战知识。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方面的品德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的诚信品质,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渗透、结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各专业均应在专业限选修课中开设《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或《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讲座》,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在此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设置创新创业活动学分,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模块,要求本科生必修2~5个创新创业学分,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标准》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及学分认定标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获得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3.进行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创新创业实训是通过模拟科研和商业运作环境,设置问题情境、寻找创新创业项目、模拟科研和商业运行、总结创新创业经验,进而体验科研和创业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方法。为此,通过以下途径与方式来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1)加强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创新创业训练三级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夯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基础,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2)推进网络平台上的创业模拟实训。积极推进“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运营系统”的应用,使学生通过组建模拟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经营环境,尝试业务经营及完成各项岗位职责及公司运营。在逼真的商业环境下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在实训中通过不断的改正错误降低创业风险,有效的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最后完善商业计划书,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3)加强各类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推进创新创业实训活动开展。以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创新创业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天津市创业大赛以及各企业组织的创业与公益的挑战赛,旨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创业理念,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技能,从而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4.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以创业基地为依托开展创业沙龙。依托校级、院系级创业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沙龙、创业讲坛等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将创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融合,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创业人格、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

(2)基于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国家、市、学校三级创业实践计划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通过项目的调研、运行与团队管理训练,促进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各类实验室、产学研联合体。通过校企合作把更多的开发项目、产业化课题引入高校,让更多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市场开发人员与大学生融合,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助力。

(3)以创业俱乐部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通过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创业者俱乐部”,展开头脑风暴,识别分析校园商机,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业项目,并逐渐形成品牌,扩大延续。通过以创业俱乐部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失败的创新精神,坚定、果断、敢闯敢干的风险意识,把握商机、洞察市场的创业技能,团结合作的创业者精神等。

(4)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扶持学生创业项目预孵化和创业项目示范。聘请企业家为指导教师,与校内的指导教师一同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企业管理能力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完善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方案,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市和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如在理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训练,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开展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并为学生创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2.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依托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科研开发和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创业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学校地域优势,依托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天津市青年创业园、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和北辰创业园,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把握天津市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主动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以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大类招生—特色培养—就业导向”联动机制,招生与就业挂钩,质量与经费挂钩,将学生对专业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和就业率作为下年度招生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大类招生、特色培养、择优转专业改革,构建多样性个性化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将专业建设纳入区域产业群发展服务体系,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集群对接”。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实施“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实施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着力推进“会展+外语+设计”、“数学+金融+软件”、“珠宝+营销”、“金融学+会计学”、“财务+人力资源”、“旅游+休闲”、“统计+精算+风险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双专业主辅修制度,培养一批知识基础宽厚、综合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配备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2加强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通过岗前培训、工程实践或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骨干教师研修、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使广大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自觉地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培训,使广大辅导员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创业咨询师的资格,逐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进而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提高。

3加强校外兼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渠道,聘任知名学者、企业家、杰出校友、创业成功人士等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兼职教师,邀请他们来学校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以及开展创新讲坛、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更生动活泼、更贴近现实,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五)完善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1加强校内部门间协同。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教学、科研、学工、团委、产学研各个系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全程式指导、一站式服务。

2加强学校政府间协同。与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展开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培训与实习基地。

3加强创业指导服务。通过《毕业生指导手册》、就业信息网、学生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宣传税收减免、企业注册“绿色通道”、小额贷款等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制定创业项目申报流程,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申报创业项目,并安排专业老师进行创业咨询服务。

4.设立专项“创业基金”,制定创业项目申报制度,扶持学生创业项目预孵化和创业示范项目。为创业团队提供市场定位、企业推广、发展规划、法律咨询相关服务,积极引入“天使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六)加强教学方法和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激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丰富课程资源,带动课程建设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实践活动折算为学分。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同时发掘社会资源,建立由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优秀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组成的校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学校主导、学生自主、校内外专家指导、企业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运行体系。

2制度保障。设立和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以“双创”为观测点的教学评估办法、创业基金、师资培训、奖励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等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保障制度,为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制度和质量保障。

3师资保障。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或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师培训、KAB创业培训,派出教师进修、短期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自身的创新能力。

4经费保障。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立项基金150余万元;设立开放实验专项经费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开放实验项目;设立学生创业基金,扶持学生顺利展开创新项目研究和创业项目实战实训;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创业中心软、硬件建设。

天津商业大学 2015年10月8日印发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商业大学教务处版权所有